2025-08-05 12:48:55 使用攻略大全

季中锦标赛和普通常规赛的区别在哪?赛制有哪些改进空间?

有趣的是,洛杉矶的另一支球队在锦标赛比赛中,出现了联盟最大的下滑。相比普通的常规赛,快船在锦标赛小组赛百回合净胜分下降了12.4分。

总的来看,联盟在小组赛中变得更高效了一点——进攻效率114.3对113.0——主要的推动力是变准的三分。我认为这顶多算是比赛的正常波动。虽然一个看似很有说服力的解释,是锦标赛绝对不会是背靠背第二场,球员更轻便的腿脚导致了进攻效率提升。但是本赛季而言,球队在背靠背第二场的三分准心其实更高(36.5%对36.0%)。

虽然这件事没到季后赛的程度,尤其是无法和靠后轮次相比,但球队在锦标赛还是想办法缩短了轮换。在非锦标赛里,每支球队每场平均只有1.4名球员超过35分钟,到了锦标赛就小幅上涨到了1.6名。而在出场时间光谱的另一端,球队会在非锦标赛里,给9.1名球员出场超过10分钟,而在锦标赛只有8.9名球员。

刚才已经提到了,通过这种相似的轮换方式,把底层轮换球员的时间砍掉,集中加到头部球员身上,是季后赛的典型做法,不过取决于具体的季后赛轮次,季后赛这种做法的效果比锦标赛强了3-5倍。

另外,把出场时间集中化,也可能导致了锦标赛的关键球数量增加了,也就是最后5分钟分差5分以内的比赛。在60场小组赛里,有34场(56.7%)出现了关键球,而非锦标赛的197场里只有99场(50.3%)有关键球。

另外在好几个小组里,球队们发现他们通过更高净胜分获得打平出线优势变得很重要,所以有动力让球星留在场上追求更多净胜分。

因此这就引入到了对这个赛制的几点批判和/或建议上。这里不是打破锦标赛的设计理念或者实施方式。虽然球场设计还有很多改进之处,但在这些比赛拥有特殊的地板肯定是个好事,应该继续保持。刚才提到的这些事,完全说明了联盟知道他们的第一代锦标赛版本并不完美,但也说明了联盟能通过汲取经验来改进。

首先,我认为通过净胜分来决定战绩打平后的出线权是个合格的做法,但出于好几个原因,我想把它换掉,或者至少把它摆在比较打平出线的更低权重次序里。

首先,虽然赛程制定者做出了卓越的工作,很好地“保护”了锦标赛,没有让它们发生在背靠背第二场,很多比赛是背靠背第一场,但这样还是产生了一些奇怪的球队激励和决定,让球队要去做平衡,也就是在锦标赛里追求最大的净胜分,但是也要给第二天晚上的比赛留出足够多精力。NBA的赛程太复杂了,所以如果想让锦标赛永远不出现在背靠背的前半程,可能是无法做到的。

第二,勇士的比赛出现了大量闹剧和喜剧的场面,他们需要赢下国王12分才能晋级淘汰赛,并且强调了这个目标,而不是只赢下比赛就行,凯尔特人则在比赛中故意砍德拉蒙德,从而去追求更多的净胜分,但不难想象到一种情况,两支球队之前都拿到了安全的领先优势,这样两支球队都顺利晋级了。

足球锦标赛里的小组赛早就遇到过这个问题,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982年世界杯上西德和奥地利的比赛,当时两队都在西德1-0取胜的这场比赛里踢得心不在焉,因为两支球队都知道西德这场赢1-2个球的话,他们就能携手淘汰阿尔及利亚小组出线。

从那之后,例如世界杯或者欧洲杯这种锦标赛里,小组赛最后一轮的所有比赛都同时开球了。事实上,在很多国家的联赛里,最后一天的比赛也是这样安排的。虽然大量比赛同时开场,有时候依然能让一场比赛的两支球队意识到他们互相的优势点,所以很难在现实中完全规避这种情况。但如果净胜分依然成为小组出线的关键判定因素,联盟必须让小组赛最后一轮开球时间保持同步。

但我其实不想太过强调净胜分的问题,而是认为用每一节胜负之类的标准更好。年龄更老的球迷可能还记得,古老的CBA联赛(注:Continent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,美国大陆篮球协会,成立于1978年,已经停止运营)有一套相似的体系,不是用单场输赢来判定排名,而是每场比赛一共有7分的得分点。终场响哨领先的球队拿3分,每一节比分赢下的球队加1分。我还没把这种赛制的锦标赛考虑得很成熟,但我认为如果按照赢下每一节来算分,和算净胜分的理念接近,并且让一些奇怪的边缘效应消失了。

未来几个赛季里,我很确定我们会发现更多这种需要修缮的赛制边缘内容,因为随着球队们更加熟悉各种可能的情况,就会想尽办法最大化他们晋级的机会。我期待看到可能的变革措施。

但当下而言,我很高兴NBA设置了这部分比赛环节,非常期待1/4决赛,我预计大家能看到真正的季后赛氛围对抗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